地址 | 香港銅鑼灣羅素街時代廣場 |
網址 | http://www.timessquare.com.hk/eng/ |
日期 | 2017 7月14日至8月6日 |
時間 | 10:00-22:00 |
繁忙的都市人要一家圍埋食餐飯好像愈來愈難,但其實「食一餐飯」的魔力及意義,遠比我們想象中大,因為孩子們的味覺和食物喜好是憑從小到大吃慣的味道而成形的,他們對於家庭的觀念也是從飯桌上衍生出來。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食飯及家庭文化,近年流行懷80年代的舊,連銅羅灣時代廣場也舉辦了個名為「笑聲笑聲 滿載溫馨」的展覽,透過展出幾十年前的食譜、微型食品及迷你烹調片段,重塑80年代的廚房和懷舊菜色。成長於80年代的爸媽們,可能會喚起你對於「食一餐飯」的美好回憶,不過就算你不是80年代,都可以帶小朋友們感受一下舊時候的氛圍。
舊物收藏家 懷舊菜色拉近父子情
劉銓登(Ricky)(左)和張順光(Alan)各自最愛收藏電車車票和戲院戲票。
香港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張順光(Alan)和執行委員劉銓登(Ricky)是公認的「舊物癡」,今次於展覽就慷慨地借出了有幾十年歷史的懷舊烹飪書和飲食收據。熱愛舊香港文化的Alan和Ricky為了替下一代保存歷史的痕跡,基本上任何舊物都會儲,就連聚餐時都特別去老牌餐館,點的都是花時間考工夫的懷舊菜。
舊時的醬料招紙顏性和設計獨特,一張紙有齊產品資料和廣告。Ricky最欣賞的收據則以舊式「花碼字」手寫,獨一無二的毛筆字體工整且比現代電腦打印的收據有個性得多。
現時兩人的子女已經成家立室,不再和父母同住。仔大仔世界,Alan說要維繫感情就靠一餐飯:「因為環境所逼, 平日一家人平好難聚埋一齊,不過仔女每逢放假都會返屋企食飯,我太太就一定煮餐好嘅! 」
迷你烹飪三人組 忙中學會珍惜家庭
Gordon,Jack和Kenneth為廣告公司的同事,本來只視製作迷你烹飪短片為工餘時間的小玩意,結果無意中卻治療了很多人,成為觀看者的舒壓渠道。更令他們驚喜的,是這些短片令到不少外國人對香港美食產生興趣、躍躍欲試!
坐擁17萬粉絲的人氣Facebook專頁「煮吧煮飯仔」,幕後三位主腦於今次就展覽著名烹飪節目主持李曾超群和李曾鵬展於70年代的食譜,以最耍家的迷你烹飪模型重現眼前,烹飪食材和道具縮小至指甲般細小,不過做出來的食物精緻!這種界乎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煮食模式,令觀看者聯想起小時候玩家家酒的快樂時光,也教人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玩偶和卡通人物的世界。
微型煮食先於日本興起,外國現時亦有多個頻道專門拍攝微型煮食。但對於香港人而言,當然是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港式情懷的「煮吧煮飯仔」最為好看和有親切感。
以童趣味十足的方法,示範經典香港菜式,無論男女老少都看得津津有味。
片段道具可不是膠製玩具,而是他們找師傅訂做;展現出他們著眼每一個細微之處,也展示出香港師傅的巧手和功架。
他們每次拍攝一段短片,光是預備時間也要三至四日,短片內的道具特地找師傅訂做,食譜也是依照真實食譜烹煮。要製作一絲不茍,又不能影響工作,就唯有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三人都坦言自出來社會工作後,和家人就甚少一起吃飯,反更加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年紀愈大就會愈想返屋企食飯,你會不知不覺珍惜咗同屋企人聚埋嘅嗰種感覺!」